【2017 SIHH】深度解析朗格猫头鹰系列(附新猫头鹰美图)

—— 谨以此文献给瓦尔特•朗格先生

  • 作者: Reverie 2017-01-17
  • 评论 15
昨日2017 SIHH开幕,朗格全新蜜金猫头鹰Zeitwerk Decimal Strike亮相,不少藏家感慨:这又是一块被争相抢购的表……朗格猫头鹰系列,为何从诞生至今一直都大受欢迎?精妙之处究竟在哪里?表态网邀来朗格版主@Silent-Reverie 为诸位深度解析。

本文内容版权归表态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Reverie(新浪微博:@Silent-Reverie

旅居香港,对钟表制造技术捻熟于胸,挑选钟表极度严苛的收藏家。对朗格情有独钟,活跃于中国各个朗格论坛,毒害无数朗格爱好者。


前言:

朗格名誉主席瓦尔特·朗格(Walter Lange),1月17日于德国逝世,享年92岁。

瓦尔特·朗格先生于1924年7月29日出生,为朗格家族第四代传人。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66岁的朗格老先生抓住这个契机,让当年被迫中断的家族产业得以复兴——“朗格”这个1845年就创办的品牌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同时也重振了萨克森的高级制表业。

朗格先生逝世正值2017 SIHH期间 ,表圈各大媒体除深切悼念,在朗格展馆鉴赏今年朗格新品时更添一份特别情愫。表态网谨以此文缅怀朗格老先生,谨记朗格在制表事业上的不懈追求。


█ 在我喜欢的作曲家当中,Brahms似乎是最神秘的一位。说他神秘,不是因为有多了解或者多不了解这个人,而是说他的作品。各种欲言又止,各种情绪在作品中浓烈起来的时候却渐渐消散。有人喜欢用好和不好来评价一部作品、一个作曲家。而Isaac Stern(美籍前苏联小提琴大师)说过,“要明白Heifetz(杰出美籍立陶宛小提琴家)有多好,必须小提琴拉到我这样的程度”。无论对作曲家还是演奏家,我依旧“严谨”的用喜欢和不喜欢来区分,简单直接,不误伤无辜。对于Brahms的喜爱,最初源于3首小提琴奏鸣曲,这些听了无数遍、无数版依旧无法理解的作品。时常想象,如果Claudio Arrau和Yehudi Menuhin两个同样封闭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里面的人有合作过Brahms奏鸣曲,将是一番什么样的体验。然而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如果,虽然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正如J.S. Bach和G.F. Händel不曾一起德语聊天一样。


德国人本身就是很矛盾的,有时候想证明自己,有时候却又把自己隐藏得很深。这一点也体现在德国的制表上。可能是我误会了,也许朗格有把自己一些手表的与众不同或者很有意义的功能告诉给了媒体,却没能把这些信息真的传达到爱好者和用户手中。结果就是,当你很感兴趣某一款表的时候,能找到的信息却非常有限。比如,你知道Datograph有防过上链和发条截停功能吗?你知道Double Split在计时开始后,按下追针按钮的时候,因为特殊的机构把两组针分开,没有以往追针存在的一根拖着一根而产生的走慢的现象吗?你知道Lange 1月相盘是跟着走时轮系连续运转的吗?等等,等等……


2009-Lange-1-101039.jpg

朗格Lange 1

我眼中最好的计时表Datograph

朗格Datograph


在有了Lange 1和Datograph成功的光环下,朗格竟然出了猫头鹰这个判离经典的设计,不得不说朗格真的很有自信,很有魄力。有不少表友表示,猫头鹰应该是第一只买的朗格表,因为它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模拟Semper歌剧院的5分钟数字钟,代表了朗格的一个高度。而我觉得,猫头鹰应该是第三只、甚至再之后才买的朗格。第一只和第二只应该是Lange 1和Datograph,至于这两者的先后顺序,要看个人喜好了。我是先买Datograph,之后才有蓝面Lange 1的。对于猫头鹰的欣赏,还停在技术层面上,真的让我买,真心觉得尺寸太大,撑不起来。


IMG_8095.jpg

朗格Datograph和猫头鹰


对猫头鹰首先一点的欣赏,也是对朗格的欣赏,就是采用恒动力系统。曾经多次说过,在我看来的复杂功能里面,恒动力远远排在陀飞轮前面。恒动力系统和陀飞轮,在怀表时代同属复杂结构。陀飞轮的复杂在于它的加工和装配,受当时的加工条件限制,能做出陀飞轮并装配出走时稳定的陀飞轮,我是心存敬畏的,因为那确实花费巨大的心血。到了现代,陀飞轮已经不再是难做的东西,而为了显示陀飞轮不惜在盘面开个窗户,对我来说更是难以接受。当然,首次实现停陀飞轮,我还是非常佩服朗格的设计师们。


IMG_8057.jpg


而恒动力系统则不然,它用来解决的问题源于发条。发条受材料的限制,无法始终保持均匀地输出。怀表上使用的恒动力系统,通常都是达芬奇的塔轮芝麻链。到了手表时代,因为机芯尺寸的限制,要求芝麻链的每一个零件都要更加纤细,才能满足腕表的要求。朗格不是唯一一个使用塔轮芝麻链系统的品牌,然而朗格却是腕表里面芝麻链做得最好最细致的。你可以说这不是朗格的作品,对,这是Papi工作室的作品。芝麻链本身也不是什么创新,谁做得好,就用谁的,这个我完全接受。和游丝的道理是一样的,是否自产游丝这事儿对我来说无关紧要。重点是做出来的表好就可以了,所以从来不曾为老Datograph的游丝非自产而烦恼。除了塔轮配芝麻链之外,还有其它芝麻链配搭方案,不一一细说。简而言之,芝麻链传动方式,本质上是通过改变传动比来实现稳定力矩输出。此外的恒动力系统,都走的是另外一条路线来稳定发条力矩:通过蓄能游丝将主发条的能量切分成小块儿来提供稳定的动力。无论哪一家的恒动力系统,无一例外的都是这个路数。不管主发条是多久释放一次动力给蓄能游丝,都需要另外一套擒纵系统来实现。这绝对是高难度的工作。手表里面,和擒纵系统的设计比起来,你可以说什么都是容易的。


IMG_8070.jpg


腕表的市场,终归还是消费者的市场,而不是爱好者的市场。前者,大多看重的是品牌,所以技术类的宣传并没有太大用处,只要说有专利技术就足够了。后者的市场很小,把力气花在“娱乐”技术宅上,有些得不偿失。我这样无聊地把猫头鹰技术层面简单挖一挖,其实到头来会看完的人也是寥寥无几。曾经花过一些时间找朗格的恒动力系统的专利来看,设计得很复杂,对设计师的崇拜不可言喻。有兴趣的表友可以自己找回来看看,远比我这里写下的要精彩得多。


IMG_8081.jpg


US7293912B2,这个专利描述的结构是用来稳定Lange 31两条1米85大个儿的发条提供的足以让机芯准确走时一个月的精妙设计。在猫头鹰里面,朗格使用了一个全新的设计,US8038340B2。Lange 31的机芯是L034.1,猫头鹰是L043.1,相隔一年时间,竟然演化出一个全新的恒动力系统,这是无比强大的研发能力,而朗格对此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两个专利在实现主发条为蓄能游丝上链的方式上很有意思,前者通过三角凸轮实现“擒纵”,每10秒钟驱动一次蓄能游丝;后者是采用类似摆轮“冲击”擒纵叉的方式,每分钟给蓄能游丝上链一次。主发条的能量是如何这样有节奏地分配给蓄能游丝呢?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通过采用同轴但是可以相互独立转动的三轮来实现的,两者之间通过蓄能游丝连接。一个三轮和擒纵轮系连接,另一个三轮则和主发条轮系连接。受到擒纵轮系的控制,主发条和蓄能游丝间有节奏的“联通”,蓄能游丝推着擒纵轮“移动”。Lange 31的L034.1中所采用的恒动力肩负着稳定两个硕大主发条力矩输出的任务,而猫头鹰的L043.1里面的恒动力系统除了要稳定大型主发条力矩之外,还肩负着连接主发条和跳分机构的重任,这也是它被设计成一分钟的周期的原因。在我眼里,L043.1的恒动力系统更加有趣,个中元素也更加传统。

 未标题-1.jpg

L043.1机芯恒动力系统示意图


前面说过,L043.1所采用的恒动力系统,是运用了类似擒纵叉的结构来控制动力的释放。为了方便描述,容我再次玷污恒动力系统示意图,用形象易懂但不准确的名字来指代不同的零件。图上各个名字中的上下左右,也只适用于本图,说起来也是有史以来最不严谨的命名了。


未标题-2.jpg

L043.1机芯恒动力系统示意图(R版)


在设计上,这个恒动力系统采用了两个独立的三轮系统,我们姑且叫它们上三轮和下三轮。两者之间的唯一连接就是它们之间的蓄能游丝。下三轮每分钟通过中心轮从发条盒获取能量一次并储存在蓄能游丝里面,之后的一分钟时间里下三轮被锁定。上三轮和蓄能游丝的功能相对容易理解,蓄能游丝把从下三轮获得的能量稳定地通过上三轮传递给走时轮系。


当下三轮再次被解锁的时候,主发条再次向下三轮输入充足的动力,这部分动力的一部分被蓄能游丝存储,以备为下一分钟的走时提供能量,另一部分则被跳分机构使用。由于跳分的能量直接来自强劲的主发条,为避免轮系受损以及不稳定的跳动,古老的三问怀表里面才会使用的四页风轮在此进入我们的视野。因为风阻的存在,一部分能量在风轮上被消耗。


前面说到下三轮会在一分钟之内切换锁定和解锁两个状态,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锁定轮,和一个Y字形的类似擒纵叉的杠杆,姑且称为左恒动锁,右恒动锁,以及恒动叉。左右恒动锁分别与左右驱动轴相连,恒动锁上面的螺钉可以用来微调恒动锁的位置,这个细微的调节决定了整个恒动系统运作是否顺畅。当左恒动叉宝石和左恒动锁接触的时候,下三轮处于被锁定状态,由于跳分机构和下三轮相连,此时跳分机构也是锁定状态。当走时轮系中与秒轮轴铆合的圆盘上的宝石(姑且称为恒动圆盘钉)推动恒动叉顺时针转动时,左恒动锁被解锁。与此同时,右恒动叉宝石插入右恒动锁的缺口中,右恒动锁被锁死。前面我们说过,跳分机构和下三轮相连,因为左恒动锁而锁死;现在,右恒动锁代替左恒动锁继续锁死跳分机构。接下来的5秒钟,因为秒轮的转动,恒动圆盘钉慢慢与恒动叉脱开。在脱开的一瞬间,发生几件重要事情:


1. 恒动叉复位簧将右恒动叉宝石推出右恒动锁;

2. 在恒动叉逆时针复位的时候,左右恒动锁都处于解锁状态;

3. 由于主发条的驱动,左恒动锁发生一周的逆时针转动,主发条的能量被送到下三轮,同时被复位的左恒动叉宝石锁死;

4. 与下三轮相连的跳分机构重新获得跳跃的能量,急不可待舒展筋骨,无奈被风轮拖慢脚步,幸免于拉伤;

5. “慢”归“慢”,分盘终究还是跳了。因为左右恒动锁连着着齿数相同的驱动轴,所以右恒动锁也完成了一周的转动,重新回到被下三轮锁死的状态,静候下一分钟的跳跃。

6. 消耗了一分钟能量的蓄能游丝再次得到补给,继续默默坚守下一分钟的战斗。


IMG_8077.jpg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我把擒纵系统的设计说得那么难。在主发条完成一个周期的能量释放的过程中,有几处极其巧妙的配合:


1. 左恒动叉宝石与左恒动锁脱开之前,右恒动叉宝石要刚好锁住右恒动锁。左右恒动叉宝石的位置可以调节,以保证前面所说的“恰到好处”;

2. 左右恒动锁和左右驱动齿轴的相对位置是可以调整的,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轮系单向转动过程中几个关键配合处的相对位置,主要是角度上的位置;

3. 恒动圆盘钉从恒动叉脱开的时机也极其重要,过早或者过晚都会导致整个跳分机构不在整分时候启动,这会害死强迫症用户。


在明白了主发条是怎么稳定的驱动分盘跳动之后,整个盘面的三个计时盘的运转就容易理解了。在猫头鹰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慢爬的,两个分钟盘、一个时盘一律瞬跳,正如新款Lange 1的瞬跳大日历一样。


IMG_8064.jpgIMG_8061.jpgIMG_8060.jpg


也许看到这里还没明白猫头鹰为什么是怎么运作的,但是又有什么要紧呢?就像那个我似懂非懂的Brahms。带着欣赏的目光也罢,带着挑剔的眼神也罢,抓住每一个和猫头鹰亲密接触的机会!


正所谓“腕表一小步,计时一大步”。


各位拖延症患者,你不是一个人!翻看2014年成立之初的表态网,一篇旧贴唤起了我对拖延症晚期的症状的认识。距离我答应说说猫头鹰888+2天过去了。


朗格Zeitwerk Minuet Repeater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Zeitwerk Minuet Repeater问世了,十进制!


JIN_4178.jpg

朗格2017 SIHH新品:Zeitwerk Decimal Strike


就在昨天,2017 SIHH上, Zeitwerk Strking Time也披上了蜜金新装和大家见面了,沿袭了Zeitwerk Minuet Repeater十进制的特色,唤做Zeitwerk Decimal Strike。100枚的限量,怕是要被各路藏家抢购了。█ 


朗格Zeitwerk Decimal Strike

表壳材质:蜜金表壳

表壳尺寸:直径44.2mm,厚13.1mm

功能:跳字时、分显示,停秒装置小秒盘,动力储存指示,十进制小时和十分钟报时

机芯:L043.7手动上链机芯

机芯尺寸:直径36mm,厚10mm

振频:每小时18,000次

限量:100枚


附朗格2017 SIHH新品Zeitwerk Decimal Strike高清美图:


JIN_4262.jpg

JIN_4188.jpg

JIN_4251.jpg

JIN_4185.jpg

JIN_4219.jpg

JIN_4223.jpg

JIN_4241.jpgJIN_4236.jpgJIN_4232.jpgJIN_4198.jpg


 
  • 已有 14条评论
  • 回复
  • chillygo
  • 2017-01-17 17:34
  • 太好的文章,必须支持
  • 回复
  • Allen
  • 2017-01-17 21:40
  • 猫头鹰是块大表,但大有大的理由。突然发现自己讨厌的不是大表喜欢的也不是小表,每一块用心做的好看的表都是好表。
  • 回复
  • 匿名用户
  • 2017-01-17 22:54
  • 这个密糖金不是三问,属于小自呜吧?
  • 回复
  • reverie
  • 2017-01-18 14:31
  • 缅怀Walter Lange老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