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版权归表态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拿三万元买潜水表,有那么几款属于是”标准答案“,非常”水桶型“,没有短板。这个阵容已经固定了很多年了,气氛有点沉闷啊。所以泰格豪雅上周“悍然”发布了 Aquaracer 竞潜系列新作,让我感觉是这个市场近年来比较重要的一套新品,其中包括三针日历款和两地时 GMT 腕表。我体验下来的结论是,技术上它基本拉平了和对手的差距,美学上深化了个性,GMT 还提供了这个价位少见的价值——它居然是 Caller GMT,而不是 Flyer,成为真正适合打工人需求的存在。如果你买表时有选择困难的症状,那不好意思,它们会加剧这种纠结的感觉。
Aquaracer 根据防水深度的不同,分为200米、300米、1000米三个分支,这次更新的都是 Professional 300,也就是现代潜水表竞争最激烈的300米防水腕表。先说三针日历款,这次推出了蓝、黑、绿三种款式,蓝盘和黑盘都有钢链和橡胶表带两种选择,但绿盘就只有钢链的。数据上,它们采用直径42毫米的精钢表壳,表耳跨度48毫米,厚度只有12毫米,这三个数据都比它的前辈有所收敛,变得更小了。重量方面,钢链款实测159克,橡胶表带款是129克。这里的重量是截掉几节表链后的数据,后面GMT款也是同样的情况。表圈是12边形单向旋转的形式,陶瓷材料制成,12点倒三角标记填充了夜光。表背依旧是密底,上面镌刻了潜水头盔图案,背景是一片12边形的海洋,这些都是系列传统元素。盘面这次变化很大,品牌把原本用在36毫米或者更小表款上的波浪纹搬了过来,不再是水平线条的纹理。其它细节没有显著的变化,光这点就已经足够让腕表的正脸改头换面了。表链不管是精钢链带或者橡胶带,你都可以按住表扣两边的按钮来快速调整长度,用不着摘下来,很方便。但橡胶表带因为没有孔眼,需要直接把表带修剪到合适长度,不能复原。好在长度快调的范围是1厘米,已经足够适应日常手腕的膨胀和收缩。机芯方面和 SW 系列说“拜拜”,理直气壮地采用品牌和 Sellita 旗下专攻高端定制服务的机芯厂 AMT 合作开发的成果——TH31-00 自动机芯。它通过了 COSC 测试,动力储备80小时,整表保修期也从2年提高到5年,只要在 MyTagheuer 上注册过就可以享受这个周期的保修服务。这枚机芯倒不是全新的,去年在售价14万的金表上用过,现在亲民了很多,钢链款售价28,100元,橡胶带款26,600元。相比原本43毫米的款式,上涨了1,500人民币。
能看到这里,显然你希望在 Aquaracer 身上找到比其他那些“标准答案”更有趣的内容。那首先肯定是厚度,和同价位主流表款比较,属于最薄的之一。同时拥有通勤钢表的身材,以及300米的防水能力,最直观的优势是可以一表多用了。夏天潮湿季节当然没问题,天气转凉以后也可以搭配更成熟一些的着装风格,12毫米的厚度收在袖口里之后是合理的,肯定不会尴尬。如果行业平均水平是做到70分的话,那我会给 Aquaracer 80分。盘面的变化才是很多人第一眼的重点。很多品牌都在做水波纹,但泰格豪雅真正做出了立体感,哪怕为了这个盘面我也绝对要做个视频,写篇文章用照片来表达肯定是不够的。波浪的高低起伏非常明确,而且有了烟熏盘的感觉,明暗过渡特别流畅。同事说这是丝绸的质感,同意!这个盘面效果在个性和美学都很出彩,作为任何潜水表的招牌设计都足够份量了。那泰格豪雅的机芯,首先我会想到机芯研发主管卡罗尔,她在陀飞轮和卡罗素方面的创新贡献对行业非常重要,有的报道会把她叫做“机芯女王”。泰格豪雅机芯研发主管Carole Forestier-Kasapi那比较神秘的是合作方 AMT。这个品牌大概注册于2021年。Sellita 说 AMT 提供的服务从现成机芯修改打磨效果,到添加复杂功能,甚至重新设计一枚新的机芯,统统都在业务范围内,目的是让客户拥有专属的高品质机芯。现在确认是 AMT 参与的机芯,倒真的不多,比如之前有一款飞返计时。TH31-00 和两地时的 TH31-03 应该是他们至今为止最受市场关注的产品。在通过天文台认证的前提下,动储增加到三天以上,肯定比之前的 Calibre 5 更香。拥有认证和长动储的意义是,在佩戴时让你忘掉精度和动储这回事,直接干掉两大焦虑。
总的来说,这三项升级足够让 Aquaracer 成为该价位第一梯队的作品,它除了价格几乎没变,其他都往美观好用的方向靠拢。如果你的标准足够苛刻,那防磁能力也提高上去会更好,表链快拆功能也加上。它离两万元无短板的”木桶型“潜水表还差一丁点的距离,好在它盘面美学上的优势可以填补这些局部的遗憾。我很想戴着它出门闲逛几圈,这是把配置堆得再高,也堆不出来的效果。如果你在机芯上不满足于无限接近别家的水平,而是想来点特别的东西,那我觉得两地时GMT款会更合适。两地时款的材质、表径、表耳,和前一套完全一样,只是厚度增加到了13.45毫米。但是把它们放在一起,至少我自己不能瞬间分辨出哪个厚哪个薄。我自己量下来它其实只有13毫米厚,但我们还是专业一点,以官方数据13.45毫米为准。另外两者的区别在于表圈,两地时款是双色、双向旋转的,从颜色上可以大致区分第二时区的昼夜,旋转表圈也带来多一种第二时区的显示方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双色圈比单色圈视觉上更丰沛。其他部分没有显著区别了,注意,蓝色款有钢链和橡胶带的区别,绿色款只有钢链。售价是29,600元和31,100元。两地时款真正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是一款 Caller GMT,而不是常见的 Flyer。具体解释一下,两地时腕表其实就是多了一根24小时走一圈的时针,它配合表圈上的24个时标,可以让腕表显示两个地区的时间。所谓 “Flyer”,就是为空中飞人准备的,它的“本地时间”指针可以按“1小时”为单位快调,和其它指针并不关联。当你下飞机来到另一个时区,调整本地时间会很方便。而 “Caller”就是为坐在办公室里和不同时区的人联系而设计的。它的时针也可以快调,不过那是24小时针。快调的针不一样,这就是它和“Flyer”的关键区别。比如,我本月负责和中东的客户对接,24小时针指示中东的时间,我可以知道对方的作息。我下个月换成了欧洲客户,只要单独调整24小时针就可以了,这时 Caller 会更加方便。可以看到 Caller 和 Flyer 没有“哪个更好一点”的说法,它们只是适合不同的需求。注意,重点来了!因为业内多数两地时都会做成 Flyer,所以很多人会把 Flyer 当成 Caller 来用。也不是不行,只是这样就开始有点别扭了。比如 Flyer 的24小时针指示客户那边的时间,换了一家客户的时候,我要先停秒、把24小时针调到新客户的时间。注意,本地时间是会被带着走的,所以24小时针到位以后还要把本地时间给调回原位。这样一通操作下来,比 caller 繁琐,操作顺序也不符合我的直觉。这种错位的用法在另一个时区有冬令夏令的切换时,一定也会体现出来。所以在同价位都用 Flyer 的情况下,有哪家出了 Caller 就会很及时,同样的操作我“啪啪”两下就搞定,岂不是很爽。想必大多数和我一样靠工资度日的朋友并没有频繁跨时区飞行的需求,坐在办公室里和国外客户邮件联系才是常态,Caller 显然比 Flyer 更加实用。球迷如我,其实是用24小时针跟踪欧洲时间,看看几点开球, Caller 的用法可以自己开发,而 Flyer 如果不把24小时针当“家乡时间”用,经常调整的话就略显不便了。 当然,Caller 也有麻烦的地方,它的24小时针只能往一个方向调,换个方向操作表冠就是调整日历。它的两地时好像是在日历调整机构上改造出来的,而 Flyer 的话,通常干脆日历就不能单独调整了,所以现在我不能说哪个更复杂,它们体验上的区别才是真正实在的。如果两地时腕表你只打算入手一枚的话,你需要想清楚到底哪种更符合你的实际需求。如果你原来已经有了两地时腕表,那 Aquaracer 大概率也不会是重复消费。最后谈一下上手的感觉。还好腕表的表耳确实不长,所以就算我个人不想选择大于40毫米的表,但在这两套上我会愿意放弃这种坚持。在自然光下,三针日历款和GMT款哪怕都是绿色,但绿得很不一样,前者有更明显的灰度,很文雅,再考虑到12毫米的厚度,所以我说它在秋冬季节也是很好搭的单品。后者不光色彩很出挑,盘面光泽感也更活泛。在蓝色款的对比上也有这样的区别,只不过更年轻的变成了三针日历款。千万不要买错。
然后是6点的日历窗,方形窗口上面叠个圆形的泡泡镜,看图片还是挺让人在意。但看实物,被放大的数字完全占据视觉的中心,方框的存在感非常薄弱,没有明显的冲突。这个设计我最终还是轻松接受了。特别想提一下它的钢材,整个表面处理够细腻,纹路清晰,光泽感相当不错。这个效果放在三万元完全站得住脚。如果要说有什么地方上手才知道不如预期的话,可能是两地时的24小时针在调整时,档位感比较薄弱,不是很明确。而且这根针调整时容易有小幅回弹,但上链充足以后,就没有这个现象了,不确定是不是有因果关系在里面。我觉得两套 Aquaracer 把实力和表现力都堆到了同价位的一线水平。作为后起之秀,它应该不会突然爆火,毕竟这个价位并没有奢侈到高不可攀的程度,该消费的人都已经消费过了。但今后等新人再入坑的时候,或者从下位款升级到这个价位,它就有很大机会成为主流选择——没有意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