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期首先要感谢钟表收藏界的大前辈:丁之向丁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枚漂亮且珍稀的表:“谢谢丁老师!”
这枚表是丁老师众多经典收藏中的一枚,它其实是充分展现了90年代腕表审美风格的腕表作品,它就是江诗丹顿跳时显示腕表。这枚江诗丹顿并不是一枚爷爷辈的古董表,它是被称为Saltarello Jump Hour的表,型号为43040。在90年代的43040的生产周期中分别有黄金表壳和铂金950表壳两个版本,而丁老师收藏的就是铂金款。和现在各种粗旷、肌肉感的设计不同,这枚表整体就是一个纤薄优雅的造型。腕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好像是为了凸显“优雅”二字而打造。36毫米的表壳直径,放到现在就是“女孩子”的尺寸,但这其实还是一枚正统的男士正装腕表。表壳采用两层阶梯形式,全手工打磨,阶梯式表壳在正装表上是很常见的形式。用上下阶梯式的断层结构从视觉上把表壳变得更立体,也更纤细。当然细的不仅是正面,这枚表表壳厚度仅仅只有7毫米,这个尺寸在90年代就已经非常厉害了。如果说是普通的手动小三针功能,要做到这个厚度其实倒也不难,但是这枚表确实非常少见的跳小时指示时间形式的自动上链腕表。这就让这表的7毫米厚度变得相当有含金量了。这枚表的表盘从正面看可以判断它至少有三层,光从这一点看,7毫米的整表厚度就已经很夸张了。第一层包括了外侧的分钟刻度、楔形金属时标和中央大面积的扭索纹装饰的中心盘,它们俩之间透过3、6、9和12点位置总共5段连接在一起。第二层就是透过第一层表盘的镂空处显现的用来指示分钟的黑色三角。这里最特别的就是在中心盘的12点位置上的小时窗口了,窗口也不是简单的方形或扇形,而是被做成了一本书的造型。那种文人雅士的感觉一下子就被点了出来。小时窗口下点缀了江诗丹顿标志和“Automatic”字样。这枚表通过两层中间的黑色三角指示分钟,当分钟指向马耳他十字时,书本中的小时数字就会瞬跳至下一个数字。这里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设计在里面,分针在表盘下一层,而小时窗口又被设置在最上层,好像是悬浮在分针之上。你就明明知道这层表盘下一定有东西,但这种设计就是会让你有一种小时窗底下是完全悬空的错觉。再将腕表翻过来,就可以看到江诗丹顿自研的自动上链跳时机芯1120HS。从背面看,整个表也是充分体现了瑞士高端制表美学风格的机芯占据了大部分表背面积,几乎和正面面积一模一样,视觉上就是皮薄馅大的饱满和充实。机芯也非常漂亮,呈现了一个环环相套的视觉效果。自动陀硕大且没有任何镂空的设计,装饰垂直打磨的日内瓦纹,而关键的配重块则采用铍金材质,略沉于机芯内侧,正好扣在机芯上,这样可以使机芯背面更平整,也可以最大化地减少摆陀厚度。结果就如你看到的,这枚配备跳时功能的自动上链机芯厚度仅仅只有2.45毫米,只比一枚一块钱硬币多出0.5毫米。我们年前拍摄过一枚RM UP-01,那是现今世界上最薄腕表,厚度1.75毫米,无论怎么说它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薄。但是如果再加上跳时功能呢?再加上自动上链呢?江诗丹顿的制表实力由此可见一般,老法师终究还是老法师。1120机芯是基于1967年的Jaeger-LeCoultre 920修改而来,而积家的920是当时世界上最薄的自动上链机芯。之后1120机芯也多用在江诗丹顿的各种跳时或逆跳指针腕表中,比如“墨卡托”或者是我们之前介绍过的Saltarello逆跳显示腕表,那是一枚摆陀经过手工雕刻镂空的1120/2机芯。但是我还是更喜欢丁老师这枚表中的1120/2HS,有一种让人心里很踏实的工业感。今天这枚表的风格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喜欢,毕竟正装表在如今无论是热度还是市场表现都已经被运动表大幅度超越。像这样一枚小巧精致的Saltarello今天已经很难再看到。丁老师这枚表是他于1999年以港币大约12万多购入的全新一手表,当然这个价格放到25年后的现在已经完全失去了参考价值,而且你现在想找这枚表只能通过各种二手市场或者在江诗丹顿官方的“收藏家系列”里去找。“收藏家系列”是江诗丹顿官方鉴定回收自家的腕表进行修整保养之后再售卖的特殊产品,所以这个系列里的大部分都是仅此一枚的稀有度。而且正好现在正好有一枚黄金材质的Saltarello Jump Hour挂在官网上,但是我打听了一下,这枚表其实并不在中国销售,所以也没有官方人民币价格。丁老师的这枚铂金版Saltarello Jump Hour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老钱”风,知性、沉稳、优雅、处事不惊,如果你一身笔挺的西装,飘逸的风衣,锃的皮鞋,挺括的皮包再搭配上这样一枚表,就能让你化身为“宝总”,这是无论哪个品牌多少价位的运动表,都给不到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