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惦记着写一篇关于月相的文章很久了。起因是去年斯沃琪继和欧米茄联名的Moonwatch之后,又推出了全新的史努比月相。
斯沃琪是有两把刷子的,毕竟在这之前,月相在所有人眼里就是正装表“板上钉钉”的存在。如果觉得三针表太单调,加了月相的那一刻,瞬间就不一样了。
没错,机械表的“月相”是一种结合天文美学与机械工艺的复杂时计功能,设计不仅体现了相应的制表技术,也承载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探索,还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模拟再现。月相功能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的怀表时代,当时钟表匠将天文现象融入计时工具,以满足航海、农业等需求。例如,潮汐变化与月相密切相关,航海家需通过月相预测潮汐时间以规划航线。
葡萄牙潮汐腕表
关于月相功能的运作原理,核心是59齿月相轮和与之联动的传动系统。月相盘上通常绘制两个对称的月亮图案,边缘设有59个齿槽,每天由传动轮推动一齿,使月相盘转动约6.1°。这一设计是基于29.5天的平均朔望月周期(即月相盈亏的平均时长),59齿的月相轮恰好完成两次月亮图案的循环(59÷2=29.5天)。
实际上,月球的精确公转周期为29天12小时44分29秒,与机械模拟的29.5天存在微小差异。因此,普通的月相表每33个月会产生约24小时的累积误差。针对这种误差,已经有一些品牌实现技术突破,将需要调教的事间周期极大的延长了。当然,这是一种追求,但是也不代表有误差就失去了它美好的价值。
爱彼皇家橡树万年历
前面也说了,从怀表发展而来,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月相表的印象,就是正装表里装在一个小圆盘里显示的标准月相,要么在6点钟位置,要么在9点钟位置,百达翡丽、江诗丹顿,再到宝珀、宝玑、积家,以及欧米茄、浪琴……非但如此,现如今运动表也加入月相功能,有的甚至还增加了南北月相,下面就盘点一下近期那些不那么常规的月相腕表。
斯沃琪+欧米茄 MISSON TO EARTHPHASE
售价:2530元
先从入手难度低的开始吧。在史努比月相之后,斯沃琪和欧米茄再次联名,推出一枚“月相”+“地相”腕表——MISSON TO EARTHPHASE。前两年备受关注的B1OCERAMIC MOONSWATCH,以超霸月球表的设计语言与欧米茄品牌LOGO、斯沃琪的生物陶瓷与丰富的主题配色,以及廉价的价格,一炮而红自然而然。
而将“月相”和“地相”两种功能一并融入盘面设计,确实非常出彩。“月相”是从地球看月亮,“地相”是从月球看地球。虽然本篇主要讲月相,但对于这枚表来说,地相功能有点抢镜,与欧米茄月球表登月大记事契合的无以复加,把宇航员从月球上看地球的事实都搬进来了,创意不可谓不高。
月相和地相功能分别位于2点位和10点位,左右对称。月相功能具有上下两个窗口,分别模拟了南半球和北半球不同的月球风貌与阴晴圆缺,甚至把背面的电池盖也做成了月球的样子。
地相功能确实更有看头,盘面的地球影像源自阿波罗17号宇航员杰克·施密特从月球表面拍摄的地球照片,并且有亚洲、美洲、欧洲三种图案。甚至让人惊喜的还有它的夜光,简直与阿波罗的宇宙地球照片如出一辙。光冲着这表的构思和史努比的独特性,这样的趣味性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海鸥表 “从地球到月球”纪念款
售价:4998
第一眼看到它我几乎笑了出来。硕大且诙谐的人头月相占据了盘面的很大面积,坏笑似的看着你,聊聊几颗星星“臣服”般的相伴左右。我边纳闷边去看介绍,看看这搞笑版的月相到底源自何处。(要说月相脸,过去最为熟知的其实是宝珀)
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法国作家Jules Gabriel Verne(儒勒,凡尔纳,著名的《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环游世界八十天》均出自该作家之手)在1865年推出了著名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到今年正好160周年,海鸥正是为纪念这部作品而推出了这枚新款,人头月相就来自《从地球到月球》中的插图人偶模样。这样看就合情合理了,甚至越发觉得好玩起来。
不仅是这个月相,整款表的设计我认为也非常值得赞赏,甚至在整个海鸥产品体系里也属于凤毛麟角的设计。表盘除了有大面积的月相,盘面还有非常立体化的银色部分,并切割出菱形时刻,甚至让这个月相有了锋芒的感觉,表针的设计也和整体风格非常契合。壳型同样出彩,拉丝表圈,枕型表壳,整表可以说展现出了非常高的设计性。
伯爵Polo系列飞行陀飞轮月相腕表
售价:810000元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运动腕表引入了月相功能,但伯爵这块Polo系列飞行陀飞轮月相腕表,长得和其他人不太一样。它的月相非常特殊,不是以常见的可旋转月亮盘形态的方式展示。这种展示方式其实更加追本溯源:月相功能诞生之初就是用月相刻度配合指针指示。虽然单看月相部分可能不如常见的月相显示更直接,但是把它融入整表中就不一样了。
实拍图片来自@monochrome
第一,该表属于Polo系列,是典型的运动休闲表款,伯爵并不是将常见的正装表上的月相盘直接拿来用,而是采用指针式的显示方式,更加契合蓝调运动风。月相功能区域具有四个银灰色的强质感月亮图案,印制在Polo系列的立体盘面上,通过指针的转动实现月相指示。而且这个月相功能技术上可圈可点,不像上面提到的常见月相误差,伯爵通过更复杂的齿轮比,实现长期精准显示,精度上122年仅积累一天误差,仅需通过9点快调功能调整一次。
第二,月相与陀飞轮上下呼应,置于盘面镂空区域之上,外围是蓝色立体盘面与时标,盘面整体层次非常丰富且有设计感。这个飞行陀飞轮也很有看头,陀飞轮框架造型美观,中心为品牌象征的“P”。陀飞轮与高精准月相功能都集成在厚度只有4毫米的机芯上,整表只有98毫米厚度,这全部得益于伯爵的超薄机芯设计与制造工艺。
另外,这枚表采用了钛金属材质,蓝调和灰色调形成了非常高级的视觉效果。没有使用金属表带,而是搭配了蓝色橡胶表带,这样做的好处是让44毫米的尺寸显得并不是很大,适合更多人佩戴。
欧米茄超霸双月相陨石款腕表
售价:138600元
第三款来自欧米茄,总觉得欧米茄超霸推出月相款理所应当。就在上个月,欧米茄推出了全新的两枚超霸双月相陨石款,这也是欧米茄第一次推出双月相超霸,同时显示南北半球月相形态。这两个月球不光做工精细,有弧面的立体效果,故事性也和介绍的第一枚联名款那样不可多得,月球和星辰图案是1969年“阿波罗 11号”登月之夜,从欧米茄在瑞士比尔的制表工厂观测到的景象。
新款其他方面也有非常引人注日的亮点,盘面采用了铁陨石材质。陨石盘面的特点,除了来自外太空外的神秘属性,单说美观,它的纹理具有独一无二性,呈现出纵横交错的光影效果。欧米茄还通过特殊涂层工艺,让两枚新款展现出一黑一灰的色泽。
既然有月相,万幸欧米茄使用了新型的手动计时机芯而不是自动机芯,既降低了整表厚度,也更符合外太空失重状态下无法使用自动上链的实际情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款是43毫米尺寸,看着参数有点大,但是要知道普通月球超霸也有42毫米,上手并不显大,可以推出新款上手也应该相对友好,喜欢的表友不要被参数吓到了。
格拉苏蒂原创偏心机芯倒置腕表
售价:347500元
德表的偏心本就是独树一帜,而且独占鳌头。格拉苏蒂这枚月相可谓是集大成之作,把大型月相、大日历、机芯倒置、玑镂修饰技艺一一展示。先说这个月相,简直是月相中的“超大杯”,不光尺寸较大,占据了偏心时分盘的全部,月球的制作可谓精雕细琢,完美还原了月球表面地貌,而且极其精致。镶嵌在砂金石星光点点的天然光泽之上,实在美不胜收。而且月相的遮挡面还用了半透明的材质,避免了遮挡盘面积过大造成的细节缺失。
其次,倒置的机芯本身也是看点,尤其是擒纵系统的部分。对于机械表,我们躲不过的就是看打磨、看机芯的擒纵动感。但是特意解下手把玩,总比不上直接戴手上随时欣赏。这枚月相的擒纵摆夹板也是用了矶镂工艺,摆轮使用了复古的螺丝摆,非常古典,加上优美的双鹅颈,光这里就可以盯着欣赏半天。估计会有人拿朗格1的大月相款作比较,抛开品牌定位不讲,其实我觉得两者不分伯仲,都是该品类里的佼佼者。
亚诺Luna Magna月相腕表
售价:43900瑞郎
接下来我想介绍一块特殊的月相腕表——独立品牌亚诺30立体硕大月相腕表Luna Magna。有蓝色陨石版、皓月铂金版、砂金石版甚至还白金、钻石版等,每一个都非常惊艳。位于6点位的月亮其实是一个月“球”,直径达12毫米,这种腕表体验是非常奇特的。以砂金石版本为例,为了呈现月相盈亏的过程,亚诺在取材上选用了两种不同的珍稀矿石,用蓝色砂金石代表新月,用亚德里亚海的白灰渐层大理石代表满月。
为了容纳直径有12毫米的立体月亮,品牌特别采用Box镜面,并且月球贯通正面与背面,以降低整表厚度,并且利用大角度向下倾斜的表耳提高佩戴舒适度。不仅如此,翻过腕表背面,还有另外一套更加精确的指针式月相显示系统,实现与月球的同步显示。
萧邦L.U.C Lunar One月相万年历
萧邦上个月也发布了一款L.U.C Lunar One月相万年历腕表。月相功能采用双月相显示,盈亏月相同伯爵一样,也实现了122年的显示精度。月相窗口如果不大,我更喜欢双月相的显示模式。相比单月相窗口下半部分遮挡盘形成“空当”,双月相视觉更加饱满。
除此之外,整表可谓非常帅气,干练的指针、12点位的大日历、万年历与月相形成的三眼布局,加上以月相为中心向外发散的立体方式纹路,用帅气形容它一点不为过,满满的阳刚气质。值得一提的是,横向全历显示的双眼表盘纹路并不是简单冲压出来的,而是手工玑镂工艺雕刻而成,只有近观实物才能体会它的精巧。另外机芯也挺有看头,使用了萧邦当家微陀机芯,经过高等级打磨,美观程度不言而喻。
帕玛强尼TONDA PF 夏历腕表
售价:504000元
这块表非常有意思,米歇尔·帕玛强尼先生本人曾这么表达过:“历法是文明的映射,源于人类对自然的耐心观察;自然界中那些奇妙无穷的法则和壮美瑰丽的自然现象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所以才有了这款致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这也是世界上唯一—款能够完整包含中国传统历法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机械万年历腕表,包括了二十四节气、12地支与12生肖、5个天干自然元素(金、木、水、火、土)及其阴阳变化,甚至还包括衣历日期。作为一个国人,我甚至都看不懂,足见帕玛强尼对于中国传统历法的深入理解。
不仅是这些中国传统历法的演绎,这枚表的整体设计也是帕玛强尼设计语言与中国风的完美融合,烈霞红色表盘很契合中国传统文化氛围,甚至看着盘面的月相都有一种正月十五月儿圆的美丽画面。搭配 TONDA PF 系列标准的运动休闲表壳,竟然毫无违和感,反而有一种庄重感。
万国葡萄牙系列永恒历腕表
如果说南北月相,那就不得不提到万国。去年一块非常“夸张”的葡萄牙月相万年历,同样采用了双月相的显示方式。葡萄牙系列的设计美感毋庸置疑,万年历功能叠加月相、七天动力使得盘面满满当当,展现了极致的复杂功能美感。但为什么要说夸张?它的盈亏月相的理论显示精度提高了4500万年。去年看到它的官方介绍时,我就怀疑是品牌写错了或是我看错了,直到看到它的吉尼斯纪录我才最终确认,确实是4500万年。机械程序能够实现这样的精度是难以想象的。
不仅如此,它的万年历功能也达到了夸张的地步。为了解决普通万年历的平闰年显示在最近2100年就会出现的显示错误问题,新款葡萄牙月相万年历增加了一套400年才会转动一次的齿轮系统,直到 3999年之前都能准确区分闰年,而且有趣的是,人类目前还不知道4000年是否是闰年。应该说这是月相以及万年历功能截至目前最精准的机械程序实现方式了。
月相功能的历史可追溯至人类对天文的早期观测,而现代技术则赋予其更高的精度与美学价值。尽管其实用性在当代被智能设备部分取代,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与机械魅力仍丝毫未减。当然,搭载万年历的月相腕表实则价格不菲,但普通诸如斯沃琪这样的加入小趣味的月相表,不得不说,就是调剂生活的一剂良药。看表和看月亮一致的感觉,其实怪美妙的。不信你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