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雅典航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13回复

本帖最后由 jo_melody猪小轴 于 2014-3-25 21:03 编辑



我必须再回到海上,到那孤寂的海天之间……因为潮水奔腾的那种强烈的野性的呼唤,委实教人无法抗拒!

——哥伦布




天高、海阔,曾经是多少冒险家最深的而又最向往的未知,怀揣梦想和勇气,向着大自然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即使现代科技已经让我们探索到天外的空间和最深的海域,但冲上云霄和乘风破浪依然能轻易激发人心底的征服欲,让人血脉贲张。于是,飞行员腕表、潜水表常常被视作表主刚毅之气和冒险精神的外在彰显,广受追捧。君不见,二战B-Uhr,拥趸者众;万国飞行员,常年大热;百年灵Navitimer,厚积薄发。而宝珀五十噚、劳力士潜航者、沛纳海Luminor们更是连年刺激着表迷们的感官。


左起:B-Uhr、万国大型飞行员腕表、百年灵

Navitimer



左起:宝珀五十噚Bathyscaphe、劳力士潜航者日志型、沛纳海

Luminor




但若要选一枚伴你穿行天海之间、扬帆风浪之上的腕表,可选范围瞬间小了许多。劳力士游艇名仕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似乎又少了一些大航海时代的历史气质。


劳力士游艇名仕II



没关系,慢慢想,听听小猪怎么选择。在此之前,先听我说个故事——

本帖最后由 jo_melody猪小轴 于 2014-3-25 21:23 编辑

公元1492年8月3日,一个名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葡萄牙年轻人率领三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一次永载史册的远航。这次航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大陆,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海权时代。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然而在没有任何电子仪器的当时,航海的困难要比想象中大得多。首当其冲便是在茫茫大海中如何确定方位。







随着一声令下——开始!一名海员把手里的沙漏翻了个身,开始计时,另一名海员手握麻绳,绳子的一头绑着一块三角形木板,漂在海面上,另一头绕在纺锤里,随着帆船的前行,绳子不断从纺锤上松开,穿过海员的手心。

“停!”掌管沙漏的海员喊了一声,负责绳子的海员报出一个数字,是沙漏计时这段时间里通过他手心的绳节数量。这个数字除以沙漏转一圈所需的时间,就是正在航行的速度。船长得知这个速度后,根据航行的方向,在海图上标明船只现在的位置。

这是18世纪以前的海员们测量航速的标准方法,也是为什么早期的航海速度是以“节”为单位的。

“我们不久就会到达亚洲了!”船长通知全体船员,“大家不要放弃,继续前进。”



——节选自袁越《经度之战》





这是发生在哥伦布船队里的真实事件。远距离航行,必须时刻掌握船只的经纬度,否则无法定位。东晋僧人法显访问印度乘船回国时曾记:“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后来有了罗盘,依靠方向的测量可以大致确定方位。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则是“往返牵星为记”,根据牵星板测定北极星的垂向高度和牵绳长度,换算出高度角,近似等于所在地地理纬度。

西方航海史虽稍晚于我国,但在哥伦布的时代,海员们业已掌握了利用太阳高度测量纬度的方法。至1731年,英国的J·哈得利发明了反射象限仪,而后不久的1757年,坎贝尔船长将其弧度扩大以测量120度夹角而形成了六分仪,纬度测量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经度仍然是个问题。因为纬度是由地球自转的自然法则确定的——赤道就是零纬度,两极则是90度,无论哪里都一样。经度就不同了,地球一直在转,没有任何天然的办法确定及直观地显示经度,只能人为规定。


航海三件宝:指南针、六分仪、航海图







难道没有办法了么?当然不会!我们来看一道小学数学应用题——已知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圈,也就是360度,可得每小时相当于经度15度——想到什么了?没错,经度的测量方法,就是时间!只要知道出发地和当前所在地的时间差,就可以知道航行的经度差。如果哥伦布船队有钟,知道当前的正午12点已经是西班牙当地时间下午2点了,那他们此刻的经度就在距离西班牙西面30度的地方。


地球的经度和纬度,经度的测量方法,就是时间





很可惜,虽然意大利的丹蒂于1350年制造了第一台机械打点塔钟,但是日误差达到15-30分钟,即每天要偏离约4-8度;而在西班牙所在约北纬40度的位置上,经度1度的距离大约是85公里,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距离;然后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的时候已经是70天以后了……于是我们的哥伦布先生还是只能靠海图、测速和计算。但是且不论当时海图的精确程度,这样的计算随时都有可能会被洋流、潮汐和风向打乱。因为一次错误的计算,哥伦布最终到达巴哈马群岛,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感谢当时落后的定位技术呢?

但不是谁都能那么幸运的。1707年10月,英国海军上将克劳迪斯里·肖维尔爵士率领一支英国舰队在地中海打败了法国舰队。可是在返航途中,船队遇到了大雾,有12天见不到太阳。船员们只能通过对航速的估算判断位置,结果误入锡利群岛,整个舰队的5艘战船4艘触礁沉没,1600多名水手被淹死。

本帖最后由 jo_melody猪小轴 于 2014-3-25 21:29 编辑

锡利群岛发生的悲剧由于距离英国本土近,死亡人数多,在英国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714年,英国国会成立经度委员会,同年7月8日,英国政府正式颁布了一项“经度法案”,法案规定,凡是有办法在地球赤道上将经度确定到半度范围内的人,奖励两万英镑;将经度确定到2/3度范围内的人,奖励1.5万英镑;将经度确定到一度范围内的人,奖励1万英镑。

这个大奖限定的经度范围如果对应时间的话是多少呢?已知每小时对应的经度是15度,半度经度就相当于两分钟。当时,从伦敦出发的帆船大约需要6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到达加勒比海,由此可以算出,每天的误差不能大于3秒钟!而当时格林尼治天文台使用的那台堪称世界最准的摆钟也只能做到每天误差不超过两秒,而那是一台钟摆长达4米的庞然大物,而且还是在陆地上工作。而机械钟要在远洋航行中做到精准,除了解决自身走时精度外,风浪的颠簸、转弯时的离心力、极端的温度变化、恶劣的环境……等等等等的问题都需要一一克服。受当时的技术限制,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左至右,约翰·哈里森制作的H1、H2、H3。





1730年,英国约克郡,木匠出身、自学成才的钟表匠约翰·哈里森提交了他的设计方案,经过不断改良,于1759年制作了他的第四款天文钟H4——一枚直径13厘米,重1.45公斤,内部安装由温度补偿筒状游丝带动高速摆轮的大“怀表”。经过两年的精调和等待,1761年11月,老哈里森的儿子威廉带着H4登上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德普福德”号战舰,在远征牙买加的81天惊涛骇浪的行程中只产生了5秒钟的微小误差,以此精准的时间测量出的经度误差不到5公里!几个月后返回英国,误差总共只有1分54.5秒,远远小于经度委员会的最严限度。哈里森获得了奖金,其制造的改写航海历史的航海天文钟则被保存在了经度的起点——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改建成的英国国家航海博物馆分馆内。




H4内部结构极为精巧,以至于不得不需要使用润滑油


本帖最后由 jo_melody猪小轴 于 2014-3-25 21:39 编辑

伴随钟表技术实现的定位精度的提升,很快便推动了海权争夺和国际贸易的兴起。1846年,雅典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凭借着在制表方面的天赋和冒险家般的创新力,雅典始终致力于航海天文台时计的创制研发,以精准功能著称的雅典航海天文台钟,可计算至半秒之差,迅速成为了该领域的佼佼者。


雅典航海天文台钟。经典直线排布盘面。动力储存显示和超大小秒针方便时刻观察钟的运行情况,避免停走的意外发生。





1878年,雅典的航海天文钟在巴黎环球博览会中夺得金奖;1906年,雅典的位置航海天文台时计于美国华盛顿首府的海军天文台测试中夺得七项测试的第一名;1915年,于华盛顿首府海军天文台测试的60枚天文台腕表中赢得冠军,并力压二百一十七枚参赛的精密航海时计,在前五位之中独占三席。彼时,正值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海权论盛行世界。雅典通过各种极端温度的恶劣环境考验,一举奠定在航海表领域中的领先地位,使得全球超过50个国家指定雅典的航海天文台时计为海军舰队专业仪器。

1975年,纳沙泰尔天文台发表最后一份有关天文台时计品质表现的正式报告指出,雅典于1846年-1975年间,在已颁发的4504张机械航海时计证书中占了4324张,相当于总数量的96%;于精密航海时计、袋表、腕表等组别中,获得747项冠军大奖。其非凡成就和卓越品质,引得钟表收藏家,尤其是船钟收藏家们争相珍藏。




雅典航海天文钟,曾经是海军舰队的专业仪器,现在是收藏家们梦寐的珍藏品

本帖最后由 jo_melody猪小轴 于 2014-3-25 21:43 编辑

为纪念品牌在专业航海时计历史中的传奇成就,雅典推出1846航海天文台腕表Maxi Marine。虽然在同门一众“神器”的包围下并不显山露水,但该系列表款却可谓是雅典最经典的历史传承——腕表盘面沿袭百年前航船上所使用的雅典航海天文台钟的直线布局,复古中带着后现代极简主义的品味。十二点钟方向浮凸式的动力储存显示盘,实用的同时饶富细节的趣味。六点钟方向是超大小秒针及放大日期显示,小秒盘上的1846字样,即是雅典创立的年份,原创意味浓厚,也十分具有纪念意义。




航海天文台腕表Maxi Marine





表圈饰有钱币纹,旋入式表冠使得防水达到200米,可搭配真皮表带或独特的有天然巧克力香味的亲肤橡胶表带。搭载基于ETA 2892-2改制的UN-26自动上链机芯,获得瑞士官方精密时计检测机构C.O.S.C.认证以外,更经过了雅典历时两个多月、九种温度变化的航海天文台表测试,严格的工艺造就了近乎完美的品质,绝非“样子货”而已。

目前在售的有41毫米和43毫米两种表径,前者为阿拉伯数字时标,密底盖上镌刻着雅典航海天文台时计在在世界各地的贸易和展览会上获得的18项国际金牌奖;后者为罗马数字时标,透过蓝宝石玻璃底盖可以看到稳健可靠的UN-26机芯。




密底盖上镌刻着雅典航海天文台时计在在世界各地的贸易和展览会上获得的18项国际金牌奖


本帖最后由 jo_melody猪小轴 于 2014-5-26 09:49 编辑

我曾说过,如果有一天,雅典停下了创新的脚步,才是真正让我惊讶的事情。2012年巴塞尔表展,搭载品牌第一枚量产自产机芯UN-118的全新航海天文台腕表Marine Chronometer Manufacture横空出世。



搭载UN-118的全新航海天文台腕表Marine Chronometer Manufacture





新款航海天文台腕表直径扩大至45毫米,经过重新设计的表冠上的橡胶凹纹提升了操作手感,便于操作。盘面布局依然维持了航海天文钟的经典直线排布,表盘采用雅典于2012年收购的全球公认珐琅表盘专家DonzéCadrans公司手工制作的珐琅表盘,黑色的罗马数字时标视觉冲击对比强烈,动力储存显示末端的一点红颇具趣味,而小秒针盘上的“UN 118”字样,更是让人激动不已。



分开烧制的三个表盘



此前,雅典虽然一直以优秀的品质、出众的设计和无尽的创意为人熟知和喜爱,却一直没有一枚真正的自产机芯。此前160周年纪念款上搭载的UN-160算是雅典的破冰之作,未能量产确是遗憾的。虽然个人对于非自产机芯毫无偏见,却难免引来一些纯机芯控的质疑。UN-118的问世,是对这些声音的有力回答。这枚自产机芯,代表着已故的前CEO罗夫·施奈德先生对于硅材质的可能性和雅典表未来的愿景。在2011年的巴塞尔表展前,他极力要求完成这款机芯,即使在当时连可以配备的表款都尚未出现,但他仍然坚持要在当年巴塞尔表展展出,完成了自己的告别秀。一个月后,施奈德先生辞世,留下的UN-118机芯,经过一年的持续完善,搭载品牌最经典的航海天文台表款,甫一问世,便震惊表坛。



UN-118机芯









UN-118分解图


这枚与Sigatec公司合作生产的自动上链机芯,延续了雅典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证明了硅和钻石涂层硅(DCS)之间蚀刻技术的完美融合,成为首款容纳DIAMonSIL钻石硅晶体材质锚型擒纵装置、以及雅典自有无卡度游丝摆轮和专利硅游丝的创新系列机芯之一。机芯和整表分别经过瑞士官方天文台C.O.S.C.认证和雅典印记(Ulysse Nardin Certified)认证,显示了良好的工艺和能效。设计独特的“双锚”摆轮中间镀铑“DIAMonSIL”印记,低调而自豪地显摆着自润滑的独门材质。棘爪式自动上链结构效率奇高,优化的齿轮比使UN-118单发条盒能够达到60小时的动力储备。品牌引以为傲的快速前后调整日期功能则是表主在日用中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实用功能。



DiamonSil钻石硅晶体材质锚型擒纵装置、自有砝码摆轮和专利硅游丝








棘爪式上链结构及雅典印记认证






这枚从外型到内涵、集雅典历史与技术之大成者,正是小猪心目中,航海腕表的最佳选择。而观其背后,这份不安现状、始终创新、寻求突破的进取心,亦是雅典精神的最佳诠释。雅典以船锚为logo,从前只以为,这是对品牌在航海历史上非凡成就的纪念,如今看来,这其中更包含了雅典如航海家一般的冒险精神和铭刻于其灵魂深处的创新基因,从大航海时代至今,坚持前进,从未停步,不惧挑战,破浪而行。




脚踩着大地,心里却装着海洋。




我有历史,但我眼里的,是未来!

本帖最后由 jo_melody猪小轴 于 2014-3-25 22:00 编辑
搞定收工,自己沙发。

精品文章!!

辛苦了!看得出来做了好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一次一气呵成这么长的东西,蛮爽的。

showfane 发表于 2014-3-27 09:51


辛苦了!看得出来做了好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学习了下中外航海史,心潮澎湃~

好帖子~~

小JO给力啊,赞一个!!!

Mr.乔 发表于 2014-3-28 22:19


小JO给力啊,赞一个!!!
您过奖了,我不过谦~

拜读大作。

一起认真学习:lol

小文,小文而已。

我认认真真的拜读:lol

宝兄弟也是很技术的

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