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的艺术和技术(1)——共振专题
33回复

事先声明,本次讨论为开放式讨论,围绕着题目开展有关无论是技术还是非技术(如美学和设计)的讨论即可,欢迎参与!



先普及一下历史:历史上最早利用共振原理的不止宝玑大师一个,不过流传下来的采用共振原理的古典作品中只有宝玑的第2788和第2794号作品:


























其中,2788号作品完成于1818年,采用两套分开的杠杆擒纵,两套完全相同的温差补偿摆轮系统,驱动这两套调速系统的是两套完全分开的传动轮系
.



2794号制成于1821年,机心的版路基本与前作相同, 不过摆轮系统的运作没有完全彼此独立.



用宝玑大师的话说:“共振原理就是两套在相反方向运作的系统彼此抵消双方的误差从而达致相同的精度
.”


原文链接:http://watchtech.watchprosite.com/show-forumpost/fi-1223/pi-6135033/ti-896728/t-watchtech-albreguet-resonance-experiments/



宝玑之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瑞士山谷地区的钟表学校有人制作出了下图中的两款作品:










然而,共振原理并没有在日后的钟表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哪怕是现在,市面上充斥着一些采用两个,三个甚至四个摆轮游丝系统的表款,著名一点的例子包括MB&F的传统时间机器2号,Dufour的双驱(Duality)还有豪爵的四摆轮等:


















事实上,真正应用共振原理的表壳,至今只有两款:FPJ的共振和豪帝曼(Haldimann)的H2式中央共振陀飞轮:



























好了,普及完历史,该是时候让各位集思广益了。



天才的创意,精美绝伦的机芯构造,使科技和艺术合二为一

我擦,我一个玩精工的,你把我拎过来讲这么高大上的共振,你太过分了。

ps。21号上海的活动中有可能观摩到那只豪爵的四摆轮哦。

请给说说Duality的幕后故事,很有兴趣。。。

历史遗留问题,其实这个不是共振,是同步。不过大家已经习惯了叫共振,那就将错就错吧。
如果有什么设计是突破了怀表现成的机构,那真的是天才!

一点兴趣没的东西:lol

好帖!

说到共振,必须提到两位同一时代的古典大师:Abraham Louis Breguet和Antide Janvier。这两位都可以算是法国制表师,虽然Breguet生于瑞士纳沙泰尔,但他的制表生涯大都在法国。至少我们可以简单话地说,这两位的风格都是法式法国派。

我觉得这是引起Francois-Paul Journe强烈共振(共鸣)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认同感,有传承。

古代共振作品流传至今的有Janvier的三座钟,Breguet的若干钟和怀表。


这座钟现为法国Paul Dupuis博物馆藏品,图片来源:Paul Dupuis博物馆


这座钟现为PP收藏,图片来源:Antiquorum


这座钟现为FPJ收藏,照片摄于FPJ日内瓦总部


宝玑作品No. 3177,现为巴黎Musee des Arts et Metiers工艺品艺术博物馆收藏


宝玑作品No. 3671,最早为乔治四世拥有,自此一直为英国王室收藏

宝玑大师作品No. 2667,两年前佳士得拍出。

(这个帖子里咱们不谈钱,只谈作品。:))

现代作品中,除了FPJ和Haldimann的共振手表,还有一些共振钟,例如表仙Haldimann以及当代制钟大师David Walter近年大作。

FPJ和Haldimann的共振,原理又略不同。

首帖里的其他几件作品,包括汝山谷钟表学校的双擒纵怀表作品,以及Dufour因此而产生创作灵感的Duality,严格说来不是共振。双擒纵这个题目更为广泛,又包含单摆轮双擒纵和双摆轮双擒纵,还可以扩展到更多轮--我觉得那就过于走火入魔了。

reverie 发表于 2014-6-20 20:46


历史遗留问题,其实这个不是共振,是同步。不过大家已经习惯了叫共振,那就将错就错吧。
如果有什么设计是 ...
那就将就一点吧,事实上,真正在技术上做到所谓同步的双摆轮双擒纵表都少,文中已经交代了

reverie 发表于 2014-6-20 20:46


历史遗留问题,其实这个不是共振,是同步。不过大家已经习惯了叫共振,那就将错就错吧。
如果有什么设计是 ...
手表时代的突破基本是外观件,加工精度,材料技术和设备方面,当然,很多因为上述四点而在当年无法实现的技术和结构在今天实现了,也算是进步吧

求教:这个原理的应用,钟和表哪个早一些?

ruihang 发表于 2014-6-20 23:57


求教:这个原理的应用,钟和表哪个早一些?
从已有的历史资料看,应该是钟更早

本帖最后由 ruihang 于 2014-6-21 14:20 编辑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4-6-20 23:59


从已有的历史资料看,应该是钟更早

谢了兄弟!加上陈版图片的补充,这个帖子堪称一流。如果能用更为通俗的语言和数字,把这个原理说明白,把相关的优异性展示出来,就更完美了!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4-6-20 23:53


手表时代的突破基本是外观件,加工精度,材料技术和设备方面,当然,很多因为上述四点而在当年无法实现的 ...
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整天拿材料做文章的品牌我完全无视,哈哈

reverie 发表于 2014-6-21 00:45


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整天拿材料做文章的品牌我完全无视,哈哈 ...
光靠材料做噱头,的确缺看头

reverie 发表于 2014-6-21 00:45


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整天拿材料做文章的品牌我完全无视,哈哈 ...
以前之所以那么多的实验性作品没能被投产和实用化,有些确实是因为自身违背了物理原则或者设计上确实出了低级错误,但更多是因为缺乏好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导致无法被应用。

早在1833年就已经有人做出硅游丝了,为什么直到现在才被大规模应用?想想都知道两百年前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和现在是没法比的

好贴,学习了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4-6-21 02:12


以前之所以那么多的实验性作品没能被投产和实用化,有些确实是因为自身违背了物理原则或者设计上确实出了 ...
PP在使用硅游丝上还是很慎重的。我觉得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个东西在将来修复的难度会很大,一旦破损,想重新配一条将花费巨大的资源

reverie 发表于 2014-6-21 11:27


PP在使用硅游丝上还是很慎重的。我觉得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个东西在将来修复的难度会很大,一旦破损,想重新 ...
那要看量产多少,能否通过大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现在看来,欧米加做到了

reverie 发表于 2014-6-21 11:27


PP在使用硅游丝上还是很慎重的。我觉得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个东西在将来修复的难度会很大,一旦破损,想重新 ...
最好的维修就是换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