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的三坑两涧
8回复

所谓武夷山的主产区大红袍,就必定要谈到山场.而对山场的解释个人觉得两点来概括1微域小气候2土质土壤环境,世界上每个茶的主产区都是受到山场的环境影响而定调.武夷岩茶的茶叶如果撇开岩而来论茶或者撇开山场来讲,个人觉得说服力还是不够的.首先用一下百度来的百科
武夷山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夏褶皱系中的华夏褶皱带(任纪舜,1980)。中生代开始属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的一部分。一系列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使本区地质构造极为复杂。
武夷山地区分布最老的地层为元古代的变质岩系,已有年令资料表明可能有早元古代的产物存在。
震旦纪(800ma~600ma)巨厚的碎屑岩和人山岩表明当时它和整个华南同属一个海域,一直到寒武纪以后才抬升露出水面。
晚古生代到中三叠纪,武夷山一直处于隆起状态,遭受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进入晚三叠纪,形成了一系列的断陷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砂岩、砂砾岩和火山岩,特别是在晚侏罗纪,本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花岗岩侵入。NE向的崇安~光泽火山岩带和NW向的崇安~泰宁火山岩带在本区相交,形成了西部以岩浆岩和火山岩构成的以黄岗山为王干的崇山峻岭。在东部形成了小型断陷盆地,在盆地中沉积厚达2000余米的白垩系紫红色砂岩砂砾岩。在新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下,NNE向和NWW~NEE向构造在武夷山东部相复合,产生了一系列的NWW、NNE上N和EW的断裂构造和节理系统,它们为九曲溪和丹霞地貌的发育创造了条件。http://www.wuyishan.gov.cn/Articles/20070528/20070528092921593.html因砂岩发育形成的地貌。[1]石英砂岩或由硅质胶结的砂岩,抗风化和侵蚀作用强,常形成相对高起的山岭;胶结不坚实的粗砂岩、长石砂岩则常成丘陵或盆地。如湖南和江西中部的红砂岩丘陵,安徽南部、浙江西部的红砂岩盆地,彼此串通相联,内部广泛分布砂岩缓丘。中国主要有三大砂岩地貌,即丹霞山地貌、张家界地貌和嶂石岩地貌。[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JBzAThz0FGnXrr_JzEDhC5qVJ-QL2WD1ryWwFbnQekvGgLFzYTzVXA9_OR-CbyF(百度资料)

以上资料主要为了叙述一点主产区的土壤成分统称砂砾岩其中又可细分几类紫色砂砾岩(正岩石),红色硅铝土(半岩).河流冲击黄土(洲茶)如此细分的原因是于陆羽茶经的种茶土壤划分为标杆,
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108/13/6017453_246578671.shtml
如此就划分出武夷山山场的等级区别

传统山场慧苑坑,大坑口牛栏坑流香涧悟源洞为主产区标志.细分则为慧苑岩,马头岩天心岩竹窼,九龙窼,水帘洞等特点在于土壤疏松,厚,空隙大透气性好,砂砾岩较多,山势陡峭,有利排水日照时间不长,雾气缭绕,周边湿润而形成茶树生长的优势环境具备了茶树生长的最好茶土质量(此为一等)

(二等)厚层岩,红土多黏性大酸度高,为红色硅铝土,所以叫半岩,范围规划青狮岩,碧石岩,燕子窼等

(三等)则为河流冲击黄土,为周边河流冲击地,黄土壤地域范围比较大,俗称洲茶,但也分等级为两部分1是靠近半岩产区2是纯黄土壤区域,两则产茶品质效果不一,前者行家细分为青狮系,后者为企山系

在武夷山主景区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加上周边范围不过也就1000平方公里内形成三坑两涧为中心辐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不同的规律变化,茶树的生长出了土壤限制外还收到日光温度气候等条件的限制所以独特其他品种茶叶产区的魅力在于就算正岩同一山场的茶叶,坑涧底生长的茶叶和山上的茶树所产的质量就会差别很大,风格不同,再来不同树种在同一山茶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加上时代不同的工艺手法就会表现出不同的魅力与效果.至于标准的所在是在单一山场有几个特征明显为行家与玩家熟知.
所谓的岩谷花香是不断的有细微的差别变化和差异这也是老饕们孜孜以求的目的所在.


很喜欢肉桂。。。
大红袍喝不起!

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天无岩。

可惜好岩茶越来越难喝到了

lcs1025 发表于 2014-4-14 08:10


可惜好岩茶越来越难喝到了
不是难喝道,是没有那性价比了,好产区价格不理性了

小得瑟一下,昨天下午在朋友茶室喝了5泡岩茶:2013的牛栏坑肉桂,2013慧苑百年老枞水仙, 2006年竹窼水仙, 2007年和2001年慧苑肉桂。喝着“牛肉”,听着琴声,满心喜悦~~~

漳州人 发表于 2014-4-14 12:01


不是难喝道,是没有那性价比了,好产区价格不理性了
确实如此

图片也不调整横竖,拖出去打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