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与天文台
16回复

此文作者锺泳麟
天文台表一词,朋友们听得不少了。人们知道,天文台表会很准,但准到什么程度,也许绝大多数的人不知道。钟某自己,未必觉得天文台表算什么,但,这到底是一个很重要的检验标准,写一篇专文作一个解释,应该是有用的。 我很佩服前辈们将Chronometre译为天文台表。这个字,来自两个希腊字的合成,一是Khronos(时间),一是Metron(计算、测量)。最早使用这个字的,是英国的制表大师乔治.格拉罕(这两年有以他的名字推出的1/8秒飞秒计时表,不可错过,惜港台都没有代理)。二百多年了,Chronometre在大中华区成为“天文台表”,尽管它们并不一定送到天文台检验,更并非天文台用的表。余生也晚矣,照我的斟酌,此字译“仪器级时计”当更合适。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天文台表的竞赛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作为一个表迷,我由衷的陶醉在这一游戏中。这竞赛每年一次,人们都努力做最好的表参赛,以求蟾宫折桂。如此,表一定越做越好!我在后面会列出一段长时期的赛果,一缅怀昔日金辉。只是,石英表面世了。它的准确度,机械表不容易钺雷池半步。于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瑞士政府决定,停止天文台表的准确度竞赛。时也命也,表迷该掬一无言之泪。
检验天文台表,主要由天文台或法定的机构进行。虽曰法定,但后者的仪器不够多,条件也比较宽松,所以业者都将表送到那里检验,以至在1960年有100000只表送检的记录。天文台表,还叫什么天文台!我深切怀念以前的劳力士医生表,它的机芯上,真的刻着“天文台”的字眼。
世纪初,发出“天文台表”证书的机构很多。自1905年起,拉桑迪坊、乐洛克、比恩、圣达美亚以及拉山迪亚的办事处,日内瓦与纳沙泰尔天文台,甚至钟表制造商自己,都有权发出天文台表证书。这一很混乱的局面,在1951年11月15日中止。瑞士政府规定,天文台表是“在多种状态及温度下维持高标准质素的精密表种”。瑞士钟表联会再加以准确阐述,指出天文台表必须“在多个方位及温度下作出精密调校,获得运作正常的官方证书”。自此,天文台表妾身以定,无法我行我素了。
不过,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天文台表的认可标准也有过重大的变化。在二十年代,“五方位的每天中位误差”是-10秒至+30秒,1961年修正为-3秒至+12秒。至于“五方位的每天平均误差”,更从+-(正负)15秒提高至+-3.2秒。这一点,也许可以说明手表的质素在提高。至于表的质素是否可以长远维持,我是抱怀疑态度的。吾好友说我“煲”熟了日内瓦印记。其实,我真的很信奉日内瓦印记!
在一段长时间里,想手表的到天文台表称号,要接受15天(8日链则为22天)的测时。这个测时,最少要经过五个方位及三种温度每次起码一天的考验。它们分别是表面向上、表面向下、表冠向上、以及表冠向下,而温度方面则以2度,18度和32度三个摄氏标准定夺。说起来,人们以为上述的-10秒+30秒月角年个差不多了,但其实,即使在世纪初吧,还有更苛刻的条件在后头:
五方位的每日平均误差:0-15秒。五方位的每日变化:4秒。同方位的两个日子里的最大误差:8秒。五方位的平均每日误差及其中一日的误差比较:16秒。最后一天及平均两天的中断后误差:8秒。
经过了这些试验,天文台表于玆诞生。我们说过,1960年合格天文台表示100000只。到了1970年,得到这荣衔的大约500000只,1976年石英表大杀三方,天文台表剩下200000只,到1989年才回复1970年的数量。而在1991,则跃升至650000只得记录数目。这一年,劳力士得到了90%的比例,在1957至1969勇冠群雄的欧米茄,只有8400只通过检验,而其他重要的厂牌,则分别是9000只得豪华及4300只得美度。
瑞士认证表界贵族印记
  就像电影圈有坎城影展、东京影展、金马影展一堆奖一样,钟表业也有各种奖,除了钟表玩家熟悉的日内瓦印记、瑞士官方天文台认证外,其实还有许多由各种机构(如钟表杂志)所颁发的一堆奖项,其中谁最具代表性?拥有认证就是好表?没有认证的就不是好表吗? 日内瓦印记  先说所有表迷们听了都不禁「肃然起敬」的日内瓦印记(the Hallmark of Geneva)吧!这个在1886年为防止不肖商人以劣质手表冠上日内瓦制造来欺骗购买者,而订出来的一套制表标准守则,主要是针对机芯里所有部件,包含添加的机械装置部分,订下十二项严苛的审核标准,不仅要求机芯的准确性,还务求在制作钟表的过程中完全遵循古原则,由於要求繁琐,能达到要求的表厂并不多,目前只有百达翡丽的大部分表款(因石英表除外)、豪爵表ROGERDUBUIS整个品牌(因只生产机械表)、GERALD GENTA、江诗丹顿的部分表款(如最近顶级马尔他使用的新的Cal.1400机芯、20 周年纪念表Ref33093使用的Cal.1003手上 机芯)、萧邦2000年推出的九天动力储存机芯Cal.1.98等部分表款。  钟表玩家曾士昕表示,由于拥有日内瓦印记的表厂或机芯并不多,因此,大部分的钟表收藏家都视日内瓦印记为表界最大的殊荣,这些表不仅一出厂就拥有比其他手表高出许多的身价,在拍卖会或是二手市场更是抢手,在拍卖会上的落槌价经常是以两倍成交,对于多数玩家来说,拥有日内瓦印记手表,就是绝佳的品质保证!  不过,日内瓦印记还是有争议的,尤其是「仅限日内瓦生产」这条规定,像爱彼、积家、宝玑等同样是收藏家眼中好表的品牌,由于表厂并没有设在日内瓦,这种「非战之罪」又该如何?且有人质疑日内瓦印记一百多年来从未修改过古老的规格,认为这套标准早就不合时宜;此外,像GERALD GENTA本身只会设计组装机芯的表厂,尽管旗下有不少拥有日内瓦印记的手表,但凭日内瓦当地的他厂代工制造机芯,就可以拥有日内瓦印记的殊荣,也是被部分收藏家所质疑的问题。瑞士天文台证明  比日内瓦印记稍微普及的瑞士天文台证明(Thess Offical Chronometer Control),是由瑞士官方天文台测试组织(简称COSC)检验合格的高度精确度手表,针对手表的准确性作检定,合格的手表往往被称为天文台表(Chronometer ),一出厂的定价就比普通的机械表高个 1、2 万元以上(即使用的是同一款机芯)。  在钟表工艺中,收藏家追求的是高精确性,天文台表将机械表每天可容忍的十五秒误差降低到五秒以内,大大的提高机械表的精密度,不过,天文台表是全世界任何品牌的机械表都可以申请检验的(据说70年代发明石英表的精工曾送去 COSC 检验,结果支支都是第一名…,所以从此严格禁止精确度高的石英表去检验),6、70年代,OMEGA拥有最多的天文台表,目前,以劳力士拥有的天文台表的数量最多(每支蠔式表都是天文台表),百达翡丽则是少数有表款同时拥有日内瓦印记与天文台认证(如Sky Moon Tourbillon 5002)的品牌。  不过,拥有天文台表的品牌可是比拥有日内瓦印记的品牌多太多了,正因为如此,瑞士天文台认证对提高手表的身价有帮助,但是不是好表则不是绝对。是光荣印记 也是行销噱头  拥有认证一定是好表吗?相信这是许多人在下手买表时会问的问题。   江诗丹顿业务经理刘荣松便说,90年代开始(尤其是这几年),各表厂才开始强调日内瓦印记或是瑞士官方天文台认证,对於提高品牌形象与手表身价颇有助益;不过,正因为强调的人多了,拍卖会及二手市场以此做为炒作,所以,有人认为对一些没有任何认证的好品牌是不公平的。  爱彼表台湾分公司总经理翁天生说,爱彼总厂对本身的制表技术及严格的审核非常有信心,像总厂便认为拥有认证是一个具争议性的行销噱头。  尤其是这几年连一些买机芯回去组装的中低价位品牌,也纷纷开始强调自己拥有天文台表,尽管有助於提高品牌身价,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愈来愈多拥有认证的手表,只能说愈来愈茫然了吧!  不过,曾士昕仍十分肯定遵循老规矩的日内瓦印记对钟表收藏家的吸引力,尤其是百达翡丽、劳力士更是收藏家赞不绝口的好表;而德国品牌 A.Lange & Sohne,则是极为看好的一个品牌,至于是否一定要拥有日内瓦印记或天文台认证,就看你自己的需要了。够挑剔 才证明你是好表〔日内瓦印记:〕  标志为一个老鹰和一把钥匙印在一个盾牌(日内瓦市徽),它被刻在机芯上,必须经过十二项审核标准,包含所有的零件边缘都必须经过打磨,切面顺滑,螺丝头要打磨过或修圆,而所有的环与凹位一定要去角;发条传动与擒纵摆轮部分的所有运动部件,必须以经过打磨的凹入宝石眼固定;游丝摆轮必须用环颈有头栓的滑动式座片固定,可调式螺旋栓也会接受。〔瑞士官方天文台证明:〕  想要取得瑞士天文台证明,必须连续十六天接受不同的位置及温度的测试,评估的项目包含平均每日速度、平均速度变化、最大速度变化、不同位置的速度差异、最大的速度差异、温度影响值、持续速度等,每只表逐只检验,每天最大误差仅为五秒,并且讲究机芯、材质(如游丝与摆轮)、与手工技术。
想做一只更好的镂骨 就象百年后我的样子 天文台二天文台表的证书里,某些列出了不同方位与温度的误差。但我自己喜欢实实在在的评分。实行这制度的,有纽伦堡及日内瓦的天文台。纽伦堡的评分,数字越低越好,最出色的零分。而日内瓦天文台则反其道而行之,越高越好,顶极是1000分。一大堆的数字,看完之后头痛。但得分是最清楚地,好到哪里,一目了然!这里,有最高得分的厂牌记录:
年份Year 纽伦堡Neuenburg 日内瓦Geneva
1946 6.6(浪琴Longines) 797(欧米茄Omega)
1947 5.9(浪琴Longines) 855(欧米茄Omega)
1948 7.9(真利时Zenith) 854(百达翡丽Patek)
1949 7.2(欧米茄Omega) 859(劳力士Rolex)
所谓COSC 是指COSC: Controle Officiel Suisse des Chronometres 的略写。机械表要通过15个昼夜的试验在各方位日差在-4到+6秒之内方可合格,大多数的表都略标记为Chronometres
但有些厂由于历史的原因,保留自己的标记方法。
劳力士没去送COSC协会认定的表记为PRECISION=正确的意思。也有标Officially Certified Chronometer的.另外,劳力士的一些高级款在通过COSC认证后,又返回原厂经过自厂的更严格的试验,通过的会标记: 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 字样。
想做一只更好的镂骨 就象百年后我的样子
天文台三
给大家录入点钟表常识吧. 1.昼夜误差(日差):是24小时内间隔确定的,能说明表的精度质量,用第一昼夜的其实校正值和第二昼夜的校正值比较. 2.昼夜误变差:是两个相邻昼夜误差的变差,也叫日变差.反映表的走时稳定. 3.平均昼夜误差:用一个昼夜误差和平均几个昼夜误差相比,找出平均昼夜误差的差来确定. 4.昼夜误差的瞬间值:也叫瞬时日差. 以上的测试是在一个昼夜间间隔条件下测试的, 就是所有的都是平均值.
测试技术指标: 1等时性误差:就是24小时日差和满弦日差,位置最差数.(符号是I)也就是随松紧程度不同的走时误差. 2.位置误差:发条的也叫位差.是位置不同,发生的误差(符号P) 3.温度误差:也叫温度系数,(符号C)等温度为36度和20度时,之瞬时日差被(36-20)除以差数,所得数值为温度系数,即温度每变化一度手表的误差变化. 4.综合指标(符号N)为:N=I*0.15+P*0.1+C
走时的8大指标: 1.I, 2.P, 3.C 4.N, 5.延续走时, 6.落差(满弦和24小时后摆幅) 7.平立差(满弦平面和立面摆幅差) 8.面上日观察
防震测试: 负0.1--1KG,1M高度,两位置自由落体,水泥地.
天文台四瑞士官方鉴定天文台表
“瑞士官方鉴定天文台表”就是“瑞士官方天文台管制局”(COSC),对每只拿来检测的手表,在连续十五天内(三百六十小时),将手表放置于不同的角度,即代表五种不同的手腕位置,同时加上剧烈的温度变化,对手表性能或者说走时的精确度进行严格的检测,在成功地通过重重考验之后呢,这只表的机心,就可以获得“瑞士官方天文台表管制局”签发的“天文台表精确证书”那么这只表就是广告中所提到的“瑞士天文台认证表”可以说,“瑞士天文台认证表”具走对较准的手表!
天文表的测试方法 共测试16天
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温度 23℃ 23℃ 23℃ 23℃ 23℃ 23℃ 23℃ 23℃ 23℃ 23℃ 8℃ 23℃ 38℃ 23℃ 23℃ 23℃ 位置 6H 6H 3H 3H 9H 9H FH FH CH CH CH CH CH 6H 6H (收工)
位置:(6H)垂直三点朝右,六点朝上、(3H)4垂直三点朝上、(9H)垂直三点朝下,九点朝上、(FH)水平面朝上、(CH)水平面朝下。
天文台五
Watchbore investigates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决定一块表是否是天文台表的组织。(?)以下三种问题在timezone论坛是最普遍的:我的表有多好?它的价值真的值得我为它所付出的金钱吗?还有,我是不是疯了?
Watchbore收到了很多电子邮件通常也是为了这三个问题而来,他们永远不变的回答是:你觉得它有多好它就有多好。
由于一些缺点的存在,就有了一个组织为名表的鉴定提供了一些标准。watchbore深入了cosc的机构,在一些同事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些原本朦胧的而有价值的消息。
但首先,一些令人兴奋的真相是基于最近一位匿名的女士投递给watchbore的文件。他们显示出cosc是contr?le officiel suisse des chronometres(瑞士官方天文台检测机构)的缩写。此外在2001年,cosc的三个实验室日内瓦、比恩、乐洛可个别测试了1315752只钟表机芯,大多数符合国际天文台机械机芯标准ISO3156,并且颁发了1255515张天文台认证证书,价值至少450万美元。比去年增长23.3%。
机械机芯(ISO3156)测试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率 1254248 1198043 56175 4.5%
石英机芯(cosc标准)测试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率 61504 57442 4062 6.6%
劳力士这个文件为watchbore保护了一大笔开支,还揭开了围绕在劳力士精准的机械表产品周围的面纱。
有77个品牌的表和少量的钟表学校提供的机芯参与了天文台认证,劳力士是cosc认证最大的腕表提供者。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机械机芯送到了cosc,在2001年他们得到了761601张天文台证书,比2000年增长了20%。“所有的劳力士机械表都通过了天文台认证”,在日内瓦劳力士总部有了这样的谣传。
日内瓦和比恩的实验室几乎把全部的精力用来测试劳力士的机芯。有趣的是,在日内瓦有96%的送测机芯是劳力士的,不合格率最低,只有2.2%,在比恩则上升至4.5%(86%劳力士机芯),没有劳力士机芯送测的乐洛可最高,达到了5.7%。
watchbore估计在2001年至少有15000只劳力士机芯没有合格。依照劳力士的规定,不合格的机芯将在调整之后送回cosc检测直到他们通过认证。“我们不是用cosc来告诉人们这些机芯有多棒”,维尔斯多夫基金会内部的资深人员这样说,“我们自己测试这些机芯。我们只是想要得到天文台证书,那是为了市场”。
cosc2001年送测的六个品牌品牌 认证数量 占总数百分比 备注(男表=>20mm) rolex 761601 64% 机械+573石英 omega 207879 17.4% 全部机械,男表 breitling 142825 11.4% 40%石英 bulgari 36380 3% 全部机械,男表70% panerai 27275 2.3% 全部机械,男表 teg heuer 20650 1.7% 全部机械,男表 其他比较重要的送测品牌品牌 认证证书 备注 Baume&Mercier 10416 全部男表 Chopard 7776 包含7272个L.U.C机芯,全部男表 Zenith 5556 全部男表,包含85个怀表和23个座钟机芯 VC 3038 全部男表 Ebel 2837 全部男表 Ulysse Nardin 2253 全部男表 PP 1286 全部男表 Chronss 198 全部男表 GP 2 全部男表
AP、jlc、Lange、iwc、Breguet和Piaget缺席了cosc认证。
天文台六
cosc的是如何进行测量的?测试有多严格?
为了使贪得无厌的读者对一些不相干的细节描述能够满意,watchbore派人去cosc日内瓦总部亲自看看他们的机芯测试过程。
“我们测试发动机,但不是汽车,这是对品牌负责”,灰尘、温度和湿气实验室的接待人员Curchod先生这样说。
cosc测试机芯只测试裸机,尽管制造商有能力为机芯加上一些他们喜欢的复杂功能。由于所有的机芯都是用人手上链进行测试,不得不取下自动机芯的摆陀,因为机芯在旋动表冠时会被高速啮合的齿轮上链机构损坏。(?)大多数通过测试的机械表都会成为自动表。
每个机芯都被装上了一个cosc标准面盘、秒针(大秒针或小秒针)和上链表冠。一台电子照相机每24小时会纪录下秒针所在的位置(能精确到1/10秒)并与精确到毫秒的参照原子钟进行比较,照相机会拍摄两次以检验机芯是否停止运转,接下来机芯将被重新上链到合适的位置并置于适当的温度进入下一个24小时的周期。这个过程将连续执行16个周期。
在起初的11个周期里,机芯在23摄氏度的温度下五个方位各至少要进行48小时的测试。仪器读数会指示出机芯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类似于射击,准确度显示了离目标有多远,精确度则是关系到射击是否脱靶的紧密组成部分。因而,一只表一天快15秒那可能不是一只准确的表,但如果它每天都快(或者慢)同样的时间,那它就是极精确的。精确度高的表容易调的准确,但如果精确度低则说明机芯存在某些问题,如动力输出不均衡等,也可能是轮列的缺陷。
借助于分析不同方位之间的频率差异,cosc可以诊断出劣质的摆轮,过多的润滑油或者需要重新观察的摆轮轴侧面形状和真圆度。
接下来的三个测试周期是测量在三种温度——8、23和38摄氏度下的时差变化。过多的变化说明摆轮和游丝并没有使用了标准的。
最后的两天里,机芯被放回到初始的位置和温度,与两天前的读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出机芯性能受到影响的范围。
劳力士有一个特别的机器用来测试数量庞大的机芯,就像将子弹装进弹匣一样。这个机器会选择机芯,读取刻度,上链并能把它装回“弹匣”。不合格的机芯会被放进另外的容器里。在隔壁的房间,一批批表被放进有着不同方位和温度的大柜子里。
cosc的测试程序分为16个周期,每个周期24小时,有规定的五个方位和三个温度。周期 温度 方位 0 23 6点向上/12点向上(怀表) 1 23 6点向上/12点向上 2 23 6点向上/12点向上 3 23 3点向上 4 23 3点向上 5 23 9点向上 6 23 9点向上 7 23 表面向下 8 23 表面向下 9 23 表面向上 10 23 表面向上,计时表运行24小时 11 8 表面向上 12 23 表面向上 13 38 表面向上 14 23 6点向上/12点向上 15 23 6点向上/12点向上
天文台七为何cosc不能升级标准
每个工作中的制表师都有一个用来实时听取机芯声音并得到性能参数的机器,大多数机芯都能得到校准。但cosc仍然依照19世纪末为怀表机芯制定的以噪声和温度为准的测试标准来评价腕表。ISO3159天文台认证完全是因为瑞士制表业而发展起来,制定了已经有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95%的送测机芯通过了cosc认证。现在难道不应该升级标准和测试程序了吗?唉……Soguel先生说,cosc的人员都疲惫不堪,而且改变现状会是极端危险的。
原因是英国、法国和德国不再参与制定ISO委员会的计时器标准,将瑞士丢给了少数反对派的印度、日本和中国。假如瑞士试图改变ISO3159标准,那么这三个国家会对这样的标准进行阻挠以至于机械机芯将会不复存在。这意味着天文台机械表的完结以及cosc和瑞士制表工业的市场消失。
为何cosc的评价不是依照性能
对民用表客观的估价和测试始于铁路时代,当时人们对计时器品质的信赖变得极为重要。大城市的天文台和实验室为计时器定价,制造商纷纷为定价竞争。客人们乐于为高估价的表付出额外的费用。
cosc跟过去所有的测试机构和天文台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它确实没有任何的竞争,没有任何水分,对有好口碑和得到一些荣誉的机芯不会有偏袒。这些表只有合格或者不合格。这是当cosc于1973年成立时瑞士钟表工业的情况需求之一。那个时候瑞士有两个机构为手表颁发级别证书。天文台评价精致的计时器,把握着竞赛和估价。在七个钟表制造商所在的小镇由本地的实验室颁发级别证书,这是一个叫做ABDO的联合群体。ABDO的级别证书给予那些应该得到嘉奖的机芯类似于“特别优良”的表扬。送去ABDO的机芯90%来自于三个品牌——劳力士、欧米茄和美度。
1972年,一个重要的瑞士钟表制造商代表团拜访了州政府工业部长Rene Meylan先生。他们要求结束天文台竞赛,原因是日本人扫清记录的事件。Meylan先生回复说他认为竞争的全部重点在于最好的才能获得胜利,一些品牌威胁说要抵制竞赛,Meylan屈服了。天文台竞争中断了,并且再没有重新开始。
同时,劳力士、欧米茄和美度开始支解ABDO,通过有选择的联合抵制七个实验室中的一个或其他几个实验室,他们各自达成了许可——增加折扣和促销直到这个组织崩溃。 Soguel说cosc不会公布比较的结果,因为品牌没有这个需求。
他把cosc证书比作大学学位。“他证明了你达到了某些要求,但并不保证你在20年里一直能通过,当你把你的文凭挂在办公室里时,你不会提起你得到的分数。” 假如cosc用测试结果来介绍一些品牌,那么瑞士的钟表制造商将要被迫为名表内在的品质而竞争,瑞士名表完整的价值和层次体系将会被推翻。
cosc是否真的独立
cosc是于1973年在ABDO发展而来,相当于五个钟表制造地的联合会——Bern, Geneva, Neuchatel, Solothurn和Vaud。这个政府成员有意使cosc官方认证独立,但是这个联合会是被政府和钟表工业代表参与的会员大会所控制的,虽然政府人数占多数,但如果任何一个政府代表未能出席则法定规则允许品牌代表占多数。
Soguel先生断言说cosc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他的天文台证书是优秀的标志,并且在钟表制造商当中维持cosc总的独立性是保护天文台认证的关键。他的策略是在测试中决不妥协。从他1997年接管主任以来,cosc投入了巨资更新他们的测量系统并遵守标准管理测试程序和环境。瑞士联邦机关也同样信任cosc实验室。“我明白cosc是垄断的并且有威胁性”,Soguel先生说。“但我决不能在绝对严格的要求下因为任何失误而危及cosc。”
一些制造商增加了他们送去做天文台认证的机芯,主要是一些小品牌的一小部分。占到cosc天文台表80%-90%的劳力士现在下跌到64%。“劳力士显示出了cosc想要得到完全独立的强烈愿望”。Soguel先生评述说。
经过许多考虑之后,watchbore必须得出结论:cosc要不就是独立的公共机构,要不就是瑞士品牌的市场工具,但这两种假设不能同时存在。尽管cosc是垄断的组织,它仍不能升级天文台标准既而瑞士制表的标准不会变。尽管它是一个政府组织,cosc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公布测试结果。三个品牌拥有90%占有率,cosc必须为了得到好印象而变的独立。

天文台腕表


任何想要改进世界纪录的人或公司都必须假设现有的记录保持者运用任何可用的知识和技能去获得原始的记录,超过原有记录的新方法必须经过调查才能使得新问题被解决,这是很重要的一点。通过搜寻改进其性能的方法,对于新产品和技术来说,困难被一个接一个的克服,并且获得了更高的精确性。此外,一个公司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它一定在它所研究的领域做了很多的努力,它会努力的将获得的宝贵的经验与它们的产品生产结合到一起。对这些纪录有清醒的认识是很好的,事实上 ,那些为单精度型手表而努力的公司也拥有高精度的产品。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才创造了这些纪录,并且被那些有眼光的手表制造商所认可。Emil Borer是劳力士公司的技术主管、自动上链机芯的发明者,后来又称为商标的设计者在1935年评论如是说。

撰写一部劳力士手表公司早期的详细历史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人知道公司将会变得这么的厉害。早期,只有两个人在经营处于艰难环境中的公司。没有人想着去建立一个公司档案。他们只是简单的从事着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去思考公司的前景。当公司成功以后,通过那个时期的资料来看,汉斯总是以一种非常有远见的态度去看待问题。
他的先见之明很坦诚的表现出来:在那个几乎没有人佩戴腕表的时期,汉斯能够看到这种新的形式将会完全取代怀表;当其他人都觉得防水腕表这个想法很荒谬时,汉斯看到了其的潜能并且付诸行动;从宝玑开始的每个行家都在在设计自动上链表但都以失败告终,但汉斯思考了他们失败的原因,并在日后的生产中避免这个错误,最终他名利双收。前面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知道的汉斯的成就,这些都值得人们为他喝彩。

希腊人给ChronosMeter下了定义:Chronos代表时间,Meter代表测量器。所有这些对我们来说似乎都是很盲目的。腕表计时器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是一种赠予。我们接受腕表计时器就像接受汽车和空中旅行一样。在某个年代,我们无法想象没有腕表的生活。然而,所有这三个项目在我们生活的上个世纪的早期就已经开始生产,直到二战结束后才接受我们赋予它的任务。
1905年,汉斯他们就声明了创办公司的目的是:制造、买卖、出租腕表或钟表。尽管使用了“制造”这个词,当时的公司其实并不制造任何东西。机芯是由瑞士人生产的,表壳的装配是由瑞士或英国完成的。汉斯意识到在这方面他们和其他许多小的进口商并没有差别。他想让他的公司从人群中凸显出来。他想要为他的公司创造一个大机遇。
汉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他们公司生产的手表命名。汉斯从来没想着要起个容易与口语混淆的名字;不知为什么,他们并没有用自己公司的名字命名品牌。1908年7月2日,他在瑞士注册了Rolex作为贸易标志,并且开始在手表内部的机芯和表壳上刻有该名字。接下来,他开始宣传这个名字,以至于人们都通过这个名字来询问手表的状况。这就是汉斯所谓的品牌的魅力。
这个商标名的出现引起了手表界共同的问题。他们的广告中列出了手表的零售价格。他们将手表以x价格卖给珠宝商,珠宝商随后将手表以广告中的价格y出售,这两个价格之间的差价就是零售商所赚取的利润。由于这两个价格是固定的,因此引发了这个问题。当零售商出售杂牌手表,又或者是他自己的牌子,他可以收取他选择的任何价格并且建立他自己的利润点。很自然地,零售商并不喜欢将他的利润固定在一个点上。这就是名牌手表在英国没有什么仿冒产品的真正原因。
汉斯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制造出使消费者更满意的手表。无论在什么政策下,珠宝手表商都必须进货。这是在很多情形下,第一次看到汉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天才一面。他需要确认珠宝商购进他的手表,但当这被证实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决定让消费者信服他的手表。但是,为了让消费者购买手表,他必须将他的手表与其他手表区分开来。
几乎直到石英表出现,手表的成本跟它的精确性是成正比的。虽然制造任何手表的固定成本是恒定的,但完成机芯和计时器的成本跟其精确度是成正比的。不仅修整和定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必须由技术相当高的工作人员完成,因此支付的工资也很高。
安斯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问题,他的答案也是很简单的:不用让所有手表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只要让他们当中的一到两个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并将其推广到全部。公司经常使用Aegler生产的Rebberg机芯,这是瑞士第一家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机芯的公司。它最主要的优势是可以很容易的替换的零件,而不是它突出的精确性。如果你肯投入足够的金钱,任何人都可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汉斯在Rebberg公司投资了大量的金钱,在1914年7月15日,劳力士获得了11令机芯的天文台精确证书。
证书的意义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在格林威治天文台的Kew天文台那是劳力士准备进军的地方。在那儿,世界上最早的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和检测钟表天文台精确度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在Kew/Teddington进行的天文台测试是十分艰难的,时间跨度非常的长。不像在瑞士的15天测试,Kew测试在六个位置、三个不同的温度下持续了44天。这种测试的主要对象是船钟,直到20世纪30年代,它的精确度对于海上导航都是至关重要的。Kew测试的目的是为皇家海军的钟表做质量保证。如果在此次测试中,怀表的精确度足够的话,海军将会购买这些怀表。这为后来制造商称自己为“Supplier to the Admiralty”做了铺垫,这也是另外一个有用的卖点。不止这些,有了在Kew的天文台测试做基础,主要的制造商声称他们的怀表是世界上精确度最高的手表。这是另一个有效的卖点,很多公司都开始准备花费时间和金钱去生产这种赢得这样证明的手表。
所有提交到Kew的表都是大型的怀表,通常被制造为航海用的船钟。很明显的,昂视没有人会尝试用腕表去做那样的测试,因为那太残酷了,但是汉斯那样做了。我们不知道是谁做了为第一批手表做了精确调校,或者是它花费多长时间和金钱。我们所知道的是,无论这花费了多少钱,它都是值得的。各个方面,从手表载运的集装箱到手表自身的表壳、广告和改进后的材料及信息的发布来说,奥理事是世界上唯一获得Kew认证的腕表。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很多专用手表递交到Kew进行测试,成功率也大幅提高了。

劳力士机芯一经推出,公司将会用其建立一个特别的版本,并将此机芯递交给Kew测试。这个步骤由一款女士椭圆形机芯“caliber O”开始,这款机芯于1925年7月14日获得Kew的认证。不到两年,即1927年3月16日,另一款椭圆形机芯calibre T也获得了Kew的认证,随后的日子里,10 1/2令的Hunter也获得了此殊荣。这两款手表是第一次被校正大师Jean Matile做调校处理的,Jean Matile为劳力士公司的校正手表已经有三十个年头了。Matile跟另外一位校正大师Emil Borer一样,对当时的劳力士公司非常重要。他经常通过自己的校正经验来指示处在生产线上的公认怎样调整工具的口径,使其能够得到最好的效果。
这个成功被广泛的推广了。从1927年推出的王子开始,劳力士开始在机芯和表盘上同时标记“Chronometre”。尽管这些手表没有在任何官方天文台机构进行测试,但劳力士仍然有资格使用Chronometer的称号,因为瑞士的法律规定:“如果某款精确性良好的机芯在各种各样的环境、温度下都合格,就可以获得官方颁布的天文台证书”。这意味着在工厂中,如果一只机芯的精确性达到或者超过官方的标准,制造商就可以将这种机芯的手表称为天文台表。劳力士利用这个法律将天文台概念扩展到比瑞士其他制造商还要大的范围。必须被强调的是,用这种方式标记的手表并不比那些真正获得官方认证的手表劣等。
为了了解20世纪20年代早期劳力士控制了手表领域,检查瑞士测试机构返还的年鉴是值得的。1927年,比尔天文台总共检测了666块手表,其中怀表占204块,其余的462块是腕表。在462块腕表中,有423块是劳力士公司制造的,占总数的92%。1928年,检测数量达到1190块,其中1049块是腕表。在获得认证的手表中,有891块是由劳力士公司生产的。随后的一年,即1929年,总共有1486块手表获得认证,其中的231块是怀表,剩余的1255块是腕表,其中又有1063块腕表是劳力士公司生产的,占总数的85%。劳力士还在他们的年度报告上做了注解:今年大多数获得认证的手表都是用英语认证的。随后的一年也得到了同样地结果。尽管怀表的总数上升了50%,腕表的总数上升了300%,达到了4113块。其中3338块都是由劳力士公司生产的,约占总数的81%。到1931年,受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手表生产的数量开始下降。总共2897块手表,怀表的数量上升至454块,而这其中只有25块是劳力士生产的。腕表的数量直线下降到了2443块,其中只有1831块由劳力士生产,仅占75%。在2897个认证的手表中有2107块是用英语认证的。1932年,早期建立的路线成为了他们成功的踏板,此时共认证了910块怀表,3007块腕表,而劳力士公司生产的怀表就占了488块,超过了总数的50%,腕表则占了2112块,占总数的70%。现在,在法国认证的手表已经达到1603块,已经超过了在美国认证的1181块。

除了比尔,劳力士还在其他一些天文台认证自己的产品。同年在St. Imier天文台我们也看到了劳力士的送检认证。1929年:在总共198块手表中有80块来自劳力士公司。1930年:在总共403块手表中有236块来自劳力士公司。1940年,劳力士再次处于支配地位,并且从St. Imer获得了1693个认证证书,而St. Imer当年共认证了1851个证书,劳力士占了其中的91%。同年,一款精确的手表在纳沙泰尔天文台检测,得到了13.08的分数,这是检测的所有腕表中得到的最高的分数,正因为这样,劳力士公司创造了又一个世界纪录。

板凳支持

一张流地板支持。:D:victory:


学习了,记住了

schen 发表于 2014-5-6 03:01


一张流地板支持。
此款不多见

不是不多见
是极其罕见

schen 发表于 2014-5-6 03:01


一张流地板支持。
来张上手图嘛

期待着撒

老表迷pp 发表于 2014-5-6 05:47


不是不多见
是极其罕见
竟然在这里可以一睹芳容,我满足了,哈哈,期待着更加多的分享

爱表的上海人 发表于 2014-5-6 05:51


竟然在这里可以一睹芳容,我满足了,哈哈,期待着更加多的分享
想想全世界存世的只有十几只啊

总版提醒了我,还没拍过一张上手照呢。赶紧,就这几天。

老表迷pp 发表于 2014-5-6 05:47


不是不多见
是极其罕见
不罕见吧:o

上手照来了。:victory:


甭管罕见不罕见,毛豆兄哪里看到还有这款,请告知,我还想要,多多益善。:D

感觉很棒
表带很特别啊